人在不同時期,有不同的思想,寫文的內容也隨之不同。
中一開始寫故事,初時很短,只得幾百字;中二在小說網站,完成了幾千字的垃圾作品。這段時期都是寫一些愛情故事,主角一定有病,然後哭得呼天搶地,醫院是必備場境的那種無綫垃圾愛情故事。
那時候腦子就是想着浪漫呀愛情呀悲劇呀,所以會寫這些垃圾出來都是很正常。某程度上,我是把自己代入故事中的角色,感覺愛與被愛的滋味。
不過很快就膩了,受不了自己那種愛情悲劇,把舊作改了又改,發現自己很想突破這個爛框框,於是中三那年寫了一篇很正能量的故事,不過場地還是離不開醫院XD,只是角色都不再是單純地傷春悲秋,而是逆境求存。不過新嘗試,處理手法還是很笨拙。
這種貌似是勵志的故事沒有多寫,因為那時候我積累超多的負能量!我開始想到一個問題:「唉~人生活咁多唔開心,生活來做咩呢?」「為了『愛』」這種超正面而失去現實感受支持的答案,對那時的我來說,實在站不住腳。那時候灰到不知道自己是為什麼而活,我就狠下毒手,手起筆落,寫了一個故事,殺了當中的主角。
故事講述女主角的好友搶了自己的男友,很灰,然後自殺,完。
聽上去似是中一中二時候會寫的劇情,但其實重點已不在於誰搶了誰的男友,那只不過是作者要謀殺這個角色的幌子,就算再爛的原因也没所謂,我要寫的是主角由虛弱到瀕死所走過的路,所聽所見……透過謀殺主角,代入角色,思考死亡。
最後主角闔上眼,死了,也完了。最後似乎没有答案,因為或者永遠都根本不會知道答案,闔上眼,可能就真的完了,悲涼中完了。
其實我不滿這個答案,又再用筆殺了幾個故事中的主角,但也没有找到一個令我滿意的答案,最後我就再無辦法寫出什麼言情故事……一切都好像卡在這個生命難題之上,停了。這種感覺就似我謀殺了故事中主角的同時,把自己的創造靈感也殺了。
(未完,下次繼續寫)